客服电话:15032073322
客服QQ:514547443
Email:514547443@qq.com
公司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700号悦享天地B座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信息  >>  最新资讯

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之谜破解

埃博拉入侵人体的细节究竟是怎样的?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研究团队的论文《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的机制,并从分子水平证实第5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的存在,是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高福表示,下一步,团队将以此为基础设计新的多肽或者小分子药物,阻止埃博拉病毒对人体的侵入。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且致死率很高的生物安全四级烈性病毒。该病毒对宿主的入侵可分成两个重要步骤,病毒先是黏附到宿主细胞膜表面,然后通过细胞内吞进入细胞内部,形成内吞体,在内吞体内,病毒发生膜融合过程,释放自身遗传物质。埃博拉病毒入侵必须通过内吞体膜上的NPC1分子进行,但NPC1分子如何介导病毒入侵却一直是未解之谜。

 

  高福团队率先解析了NPC1分子的腔内结构域C的三维结构,解析出激活态糖蛋白与腔内结构域C的复合物三维结构。这一重大发现预示着人们能够针对激活态糖蛋白头部的疏水凹槽设计小分子或多肽抑制剂,来阻断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过程,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该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激活态糖蛋白与腔内结构域C结合后,会发生构象变化,使得糖蛋白的融合肽更容易暴露出来,插入内吞体膜上,从而启动膜融合过程。这种新型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与之前病毒学家熟知的4种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都大为不同。

 

  此前该团队研究发现,人的免疫分子(TIM)不与埃博拉病毒囊膜表面糖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分子来促进病毒感染,相关论文《埃博拉病毒入侵:人TIM分子的结构与结合PS的分子基础》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期刊《科学通报》(2015年第35期)上。

 

高福介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埃博拉应急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3月开始遍布整个西非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共导致2.8万多人感染,死亡人数接近1.1万人。
版权所有:河北易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www.wahis.cn/www.yhhis.com   未经授权用户使用本网站必究法律责任
客服电话:15032073322   客服QQ:514547443
公司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700号悦享天地B座     客服QQ:514547443,微信:17778251915,如需要请联系客服。
ICP:冀ICP备09020851号-1     技术支持:时代互动     
 
 
*
主题
姓名
电话
邮箱